网站导航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东亚望京中心A座 401号楼5层

邮编:100021

电话: 13552913761

当前位置:首页  > 成长视点

现代科技金融体系的演变

来源:本站 发布日期:[2016-04-13] 发布者: 点击次数:

1、1950年到2000年:传统科技金融体系形成期

五六十年代:随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开展,各国纷纷开创科技担保、科技信贷等金融业务,并在此基础上逐渐出现了专门为科技企业进行金融服务的科技银行,主要以日本、德国为典型代表。这一阶段,风险投资开始起步,但发展并不成熟。这一阶段的科技金融偏向于科技企业生命周期的中后期,对于科技企业的初创期的扶持力度有限。

七八十年代:为了帮助科技企业度过死亡之谷,风险投资在世界各国开始调整,并呈现井喷式增长的态势。与此同时,世界各国开始形成了相对活跃的资本市场。风险投资、资本市场的共同繁荣迅速支撑起当时的科技创新局势。主要以美国、以色列为典型代表。这一阶段科技信贷与科技担保处于稳定的优化阶段。这一阶段的风险投资不仅满足了科技企业的融资需求,更加激发了科技成果向科技企业转化的动力。

九十年代:世界各国金融工具开始根据自身的创新活动进行调整,投贷联动、投贷保联动、多层次的资本市场纷纷出现,传统的科技金融体系全面建立(如下表)。一方面,形成了以科技信贷、科技担保为主要金融手段的间接融资主导的科技金融体系(以日、德为主);另一方面,形成了以风险投资和资本市场为主要金融手段的直接融资主导的科技金融体系(以美国、以色列为主)。传统的科技金融体系基本满足了科技企业在生命周期各个阶段的资金需求。

表:传统金融体系主要特征

体系 主要金融工具 代表国家 科技创新特点
传统科技 金融体系 政府引导基金 以色列 传统产业的科技创新与升级优化,例如高端制造业等;新生的高科技产业,如生物技术产业、电子信息技术产业、生物医药产业等
间接融资主导的 科技金融体系 科技担保 日本、韩国、
科技信贷
直接融资主导的科技金融体系 风险投资 美国
资本市场


2、2000年之后:现代科技金融体系发展期

2000年之后,传统的科技金融体系不断完善,主要的金融工具不断优化,衍生的金融工具加速发展。与此同时,互联网信息技术呈现爆发式增长,对科技产业与科技金融造成了冲击。以互联网为主要媒介的现代科技金融体系加速发展,互联网信贷、互联网股权融资等金融模式纷纷开展,P2B和众筹模式在各国涌现。主要以美国、英国为典型案例。

互联网金融与传统的科技银行、风险投资在交易模式、定价机制、资金筹集速度、项目论证等方面都具有很大的不同;

互联网金融对于项目价值和风险的判断,在互联网上展开,可以集中众多成千上万的投资者互动交流,短期内能够集中众人的智慧和经验,能够迅速明晰项目价值和判断项目风险;传统的科技银行和风险投资依赖优先的专家,数量还是有限,传统的交流模式出现众多专业人士互动交流模式;

互联网金融筹资者众多,传统机构从节省经营成本的角度考虑,往往吸纳投资者数量有限、单个投资者投资金额有数量较高的最低限额要求,而互联网金融可以做到1元起投,能够吸收成千上万的投资者的资金,筹集社会闲散资金办大事;

互联网金融的交易速度大大提高,借助互联网工具,支付宝等工具瞬间到账,这样筹集资金的速度大大提高。

综合以上三个方面来看,互联网金融的众筹、p2b等金融工具目前迅速兴起,在很大程度上能够代替科技银行和风险投资的工作,可能会对传统的互联网金融格局产生较大的冲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