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时期天心区服务业发展对策分析
一、项目理解
(一)发展现状
近年来,天心区服务业在全力建设“融城核心、璀璨天心”战略的指导下,实现了快速高效发展。
1、总量不断提升
“十三五”以来,天心区服务业快速发展,现代服务业增加值从2016年的523亿元上升到2019年的821亿元,在全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的情况下,保持了较快的增长速度,年均增速12%以上。服务业快速发展,带动了天心区产业结构优化和经济较快发展,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第一大动力和引擎。
2、结构不断优化
2017年天心区服务业五大支柱产业占比分别为金融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房地产和交通运输业占比分别为40%、30%、16%、9%和5%。金融业占比达到40%说明现代服务业高度发达,是天心区服务业结构调整和优化的重要表现。房地产业占比仅仅为5%,说明经济摆脱了房地产“依赖症”。
图2:2017年天心区服务业结构分析
3、投资不断加强
随着长沙市城市扩容,天心区区位优势和发展后劲进一步凸显,现代服务业投资不发加快,优势产业基础更加巩固,新兴产业加快发展。2019年以来平安集团、国家开发银行湖南省分行、中国进出口银行湖南分行等一批金融机构入住。2019年地理信息产业园获批省级特色产业园,聚集企业132家,实现产值21亿元。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实现产值25亿元。文化广告产业园新引进企业107家,产业升级加快推进。南城首家三甲综合医院湘雅五医院,将形成年产值300亿元左右的大健康产业。总投资350亿元的文化城项目建设内容涵盖文化、旅游、康养、体育等多个元素。
4、吸引力提升
步入“十三五”时期以来,我国经济进入次高增长阶段,经济年均增长率部为7%,固定资产投资增幅为为6%左右。而同期,天心区经济增长率为12%左右,固定资产投资中增幅为10%以上,增幅明显高于全国。这表明,随着中国经济的梯次开发结构位于地处中部的区域中心城市核心区投资吸引力进一步加大,“十四五”期间依旧面临着较好的经济前景。
通过对比分析,发现2017年天心区批发零售业、交通运输业增长率远高于芙蓉区等其他四个城区;房地产业下降幅度远低于其他城区,表明区域吸引力在逐渐增大。其他指标则与其他城区接近。总体而言,天心区服务业吸引力在快速增加。
图3天心区与长沙类似主城区服务业发展速度比较
(二)存在问题
1、传统商贸业受到较大冲击。2018年天心区零售业零售总额418.74亿元,增长9.3%;其中,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零售额增长3.4%;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零售额下降13.8%,中西药品类零售额下降17.9%。商贸业整体增速低于全区服务业增速,而服装、家电、中西药等商品增速较慢,甚至出现下降,表明商贸业受到电商冲击较大,传统的“五一”商圈可能面临较大的下行压力。
2、新兴产业发展前景不明朗。广告文化、大健康、数字创意等产业中小企业偏多,专业园区处于建设起步期,发展前景不明朗。
(三)对比分析
选取国内产业结构及区位与天心区相近的一线城市城区进行对比分析,结论如下。由于朝阳区发展水平比天心区大约领先5年左右,具有较强的借鉴意义。
从增加值来看,天心区金融业为第一大产业,占服务业的比重约为40%,说明天心区金融业在服务中地位显著。批发零售业为第二大产业,说明了“五一”商圈以及由此产生的商贸业存在较大影响力。
但是与朝阳相比,天心区商务服务业和文化产业存在较大差距,存在较大发展空间。
注:1、主要数据来自统计年鉴;
2、本表格中标注为零的数据,因为不同区域统计口径不一样,缺乏这类数据,单并不影响整体结论。
图4:2017年朝阳区服务业结构分析
图5:2017年天心区服务产业结构分析
(四)初步建议
1、加快商贸产业升级。加快“五一”商圈产业结构调整,积极发展电子商务,扭转商贸业下滑局面。
2、大力发展商务服务业。积极发展人力资源服务、商务办公、会计咨询、法律、会展等现代商务服务业,提升商务服务业总量,进一步做实“璀璨天心”定位。
3、积极发展文化产业。依托文化产业园、康养园区,大力发展影视文化、传统中医文化等产业。
4、调整金融产业结构。加快推进在建金融项目建成落地,进一步招引其他金融机构建设区域性金融总部;大力发展保险业务,弥补产业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