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东亚望京中心A座 401号楼5层

邮编:100021

电话: 13552913761

当前位置:首页  > 成长视点

我国生物医药产业的空间分布

来源:本站 发布日期:[2021-01-26] 发布者: 点击次数:
       一、从各地区生物医药产业产值分布来看,已形成山东、江苏为代表的东南沿海集聚发展的总体分布格局

       目前,中国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化分布进一步显现,已初步形成以环渤海、长三角为重点,珠三角、东北、川渝等地区快速发展的格局。例如,从2012年前3季度各省生物医药产值来看,山东、江苏、京津冀、沪浙四地凭借其强大的技术、资金、科技优势快速发展生物医药产业,成为中国生物医药产业最具活力和竞争力的地区,产值分别达到了1717亿、1623亿、1046亿和1021亿元,远远超过其他地区;珠三角、川渝、河南、吉林等地区均超过700亿元,属于生物医药产业的第二梯队;湖南、湖北,江西等产值在400亿元左右,也逐步形成了一定的产业规模;相对而言大部分西部区生物医药产业相对落后。

       二、从火炬计划和产业基地分布来看,长三角、环渤海和东北地区集中了绝大多数

       为加快培育和发展生物产业,国家发改委自2005年以来,先后批准了四批共计22个国家生物产业基地。此外,科技部自1997年起至今也确立了39个火炬计划生物特色产业基地。剔除重复及非生物医药基地,两部委确定的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共计56个。

       在全国几大经济区域中,长三角、环渤海和东北地区各占有18家、12家和8家生物医药产业基地,总数接近总产业基地数的70%;此外中南地区11家,西部地区7家,比重分别为18%,12%。

       两大国家级医药城--江苏泰州和吉林通化医药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也分别由国务院于2009年3月和2013年12月正式批准成立,成为中国生物医药两大发展核心区域。



       三、从各地区生物医药行业国家级经济开发区和高新区分布来看,仍以长三角、环渤海和东北地区为主

       随着国务院1984年成立第一批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和1988年成立第一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来,截止到2014年4月为止,共成立了218家国家级经济开发区和115家国家级高新区。其中以生物医药产业为重点产业的经开区和高新区分别为103家和75家,占到了各自总数47.25%和65.22%。

       从相关的国家级开发区和高新区的分布情况看,环渤海、长三角和东北地区是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园区最为集中的区域,分别达到了31、28和23家,占据了中国该行业园区总数的半壁江山,其中环渤海地区拥有14家国家级高新区,居全国第一,长三角则是国家级经济开发区据全国首位,达到了20家。此外,中部的河南、安徽、江西、湖北、西部的云南、贵州等地也集中了一定数量的园区。



       四、从总体上看,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形成了三级梯队,其中长三角、环渤海、珠三角以及吉林省为引领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第一梯队



       以北京为核心的环渤海地区、以上海为核心的长三角地区、以广州、深圳为核心的珠三角地区以及吉林在产业基础、研发技术、金融支撑、人才储备等方面均具备较强的实力,是引领我国生物医药发展的第一梯队,也是后发园区进行定向产业招商的重点区域。

       黑龙江、辽宁、河南、湖北、湖南、江西、云南、四川也具备了一定的产业基础与规模,是我国发展生物医药产业第二梯队,近年来上述地区均制定了相关的产业发展规划,打造了专业园区,并从资金、技术、公共平台、人才等方面进行大力扶持培育,是我国快速发展生物医药产业的重要潜在力量,也是重要的产业转移与产业投资承接地。

       福建、安徽、广西、贵州、陕西、山西、内蒙古生物医药产业处于起步阶段,是我国发展生物医药的第三梯队,其中福建省拥有丰富的海洋生物资源、相当的科技研发实力及丰富的民间资本,安徽省是传统的农业大省且拥有承接沿海地区产业转移、融入长三角、环渤海地区产业分工体系的区位优势,有可能成为我国发展生物医药产业的重要后备力量。

       甘肃、宁夏、青海、西藏、新疆拥有十分少量的生物医药园区与企业,几乎属于我国的生物医药产业空白领域,受环境、资金、人才等多方面的限制,除在少数中药领域,上述地区不具备大规模发展生物医药产业的条件。

       五、中国生物医药产业集群类型

       一是资源禀赋型产业集群,以湖北省生物产业集群为代表。

       湖北省拥有丰富的生物资源,湖北省现有的28家植物种质资源保藏单位收藏各类植物种质资源3万余种、16万余份;武汉大学是我国惟一的微生物保藏机构;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所是亚洲最大的病毒保藏中心;湖北境内的中药资源近4000种,居全国第四位,家种药材产量居全国第七位。湖北省虽然拥有武汉健民、安琪等多家国内知名品牌或企业,但由于科研投入不足,科技成果转化率不高,多数企业集中于生物原料药的制造。

       二是生产制造型产业集群,以苏州生物医药产业集群为典型。

       经过多年发展,苏州形成了以生物医药制造为主的产业集群。苏州工业园区吸引了全球50多家知名医药企业落户,如葛兰素史克、普强、百特、礼来等。生物医药产业正成为苏州地区重要的经济产业之一。2009年,苏州拟建医药企业数目达19家,其中不少是全球500强企业,涉及的金额逾50亿元。目前,苏州医药器械产业集群已经从传统的技术含量较低的医疗器械的生产转向较高技术含量的医疗器械的生产,形成了门类较齐全的以生产制造为主的生物医药产业集群。

       三是科研驱动型产业集群,以上海张江为典型。

       上海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药谷”是全国屈指可数的以科研为主的生物医药产业集群,目前,该产业集群已经走出了依赖于资源禀赋生产低技术含量产品的阶段,其发展的主要动力来自于科技研发的投入。该产业集群汇聚了14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流动站、12家高校培训机构,并拥有院士20多名、博士2000多名和硕士6000多名。从价值链的环节来看,张江“药谷”的科研实力优势在国内十分突出。产业集群内有37.3%的企业以研发为主、27.6%的企业以提供咨询等服务为主、19.9%的企业以物流销售为主、15.2%的企业以制药为主。

       六、未来中国生物医药产业空间演变趋势

       区域不平衡发展将进一步凸显,东部沿海地区仍将是发展的重心,与中西部差距将持续拉大;

       地域分工更加明显,研发要素将进一步向上海、北京集聚,制造环节加速向江苏、山东集聚;

       热点区域将不断涌现。深圳、武汉、长沙快速发展,太原、厦门、兰州等区域中心城市将成为新兴热点。

        本文章归成长方略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和相关链接,否则追究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