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城市社区经济发展规划制定的原则
我国城市社区经济发展规划制定的原则制定城市社区经济发展规划有明确的原则,主要包括城市社区经济发展原则和标准尺度。我国城市社区经济发展规划以可持续发展观为指导思想,突出经济的中心地位,同时兼顾社会民生等其他事业发展,在注重发展速度的同时更加关注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注重个人利益的同时更加关注公共利益的得失,突出城市社区的现代化、人文化和精细化特征,注重城市文明的发展。我国国土面积广阔,各地资源的分布差别较大,同时在经济、社会以及文化等背景方面存在差异。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总体上仍处于工业化高速发展的阶段,需要不断转变产业发展方式。为了应对诸如区域发展不平衡、资源环境破坏严重以及技术创新动力不足等问题,国家需要在发展中坚持整体与局部的统一,但是在不同的区域可以优先选择条件较为成熟的地区开展试点。城市社区经济发展规划就是在这种试点和试验过程中创意性地开展的。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思想注重效率的提升,一方面通过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提供更多产品和服务来满足社区居民日益增长的物质与文化需求;另一方面,还关注经济发展的效率,注重增强经济发展内生动力,力求资源节约、环境友好,追求绿色经济发展,注重资源有效配置和利用。我国人口众多,资源相对匮乏,过去施行的粗放型发展模式,虽然带来经济高速增长,但造成资源严重浪费、环境严重破坏。以煤炭为例,我国的煤炭能源利用效率长期平均在30%以下,利用效率仅为发达国家的50%左右,人均资源禀赋全球排名靠后。只有不断加强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才能保障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思想要求在发展中不断加强技术进步和创新。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终极目标和关键问题就是要不断地发展生产力,通过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来不断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城市社区教育可以有效提升科技发展水平,通过鼓励科技创新和技术革新不断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经济发展和资源利用的效率和水平。我国要不断加大科研投入,从政府到社区组织各个层面都要共同投入,政府和社区组织可通过筹集社会捐赠,助力科技成果的转化,推动科技创新转变为现实的生产力。
指标考核体系:
1.经济规模的指标体系。这个指标体系包括社区组织的数量、行业内从业人员的数量、社区生产总值、社区经济增长情况及其增长率等。
2.经济结构的指数体系。这个指标体系主要包括地区生产总值的构成及比例,以及社区人口所从事的行业结构。
3.生活质量指标体系。这个指标体系主要包括居民收入指标、恩格尔系数指标、幸福感指数等。
4.社区保障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主要包括社会保障参保率、医疗保障参保率指标以及政府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等。根据上述指标体系可以对城市社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进行有效衡量。
同时,对社区经济发展水平进行评估可以使用其他相关指标,如资源潜力指标、行业部门指标、综合指标等。资源潜力指标是根据城市社区的资源禀赋情况、区位情况等,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和战略优势。行业部门指标是根据各个行业部门的不同特征和实际情况,将城市社区经济发展战略的目标进一步细化和分解,对于不同的行业部门可以设定不同的标准和考核体系,通过对任务的分解促使不同的行业部门完成各自目标。这种方法更加具体和细化,往往缺少整体上的统筹,因此也是不完美的。综合指标是在前两种方法的基础上,综合各类问题,既包括一些整体性的目标,也包括一些经过细化分解的具体目标。首先,相关单位应确立发展目标中的核心目标,而后对整体行业目标进行分解,最后通过综合核心目标和行业目标进行具体研判。
指标评价原则坚持评价、监测、预测三种功能并重。评价功能就是通过横向和纵向的比较,衡量城市社区经济发展的程度和水平,是对城市社区经济发展战略的制定和实施效果的衡量,这种评价体系对发展战略的实施有正向的反馈作用。同时,这种横向和纵向的比较得出的结论,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城市社区经济发展战略的制定。在经济运行,特别是经济发展战略的实施过程中,监测功能需要不断通过对社区经济运行情况的监测,收集社区经济运行的数据,并进行有效的分析和研判,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然后对这些问题加以分析,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预测功能是指通过对指标的评价和监测,将前期收集的数据导入计量经济模型,对相关的经济指标进行测算和分析,对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有效的模拟,通过这种模拟找出城市经济发展目标的实现路径。
上一篇:城市社区经济产业的特色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