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陵新型城镇化研究
一、政策背景
县城是我国城镇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支撑。根据国家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底,我国县及县级市数量占县级行政区划数量的比例约65%,县城及县级市城区人口常住人口为2.5亿人左右,占全国城镇常住人口比例近30%。与此同时,县城在市政公用设施、产业配套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环境基础设施等与城市的差距较大。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的意见》,对新时期县城建设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建设任务、组织实施方式等作出了部署。本文结合我司完成的《江陵县新型城镇化规划(2021-2025)》,对“十四五”时期江陵城镇化水平预测、城镇化体系构建、县城功能提升等内容进行阐述。
二、县城类型划分
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区位条件、产业基础、功能定位等,国家发改委将县城分为大城市周边县城、专业功能县城、农产品主产区县城、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城、人口流失县城五大类。
表1 不同类型县城发展方向
分类 |
发展方向 |
大城市周边县城 |
主动承接人口、产业、功能特别是一般性制造业、区域性物流基地、专业市场、过度集中的公共服务资源疏解转移,发展成为与邻近大城市通勤便捷、功能互补、产业配套的卫星县城。 |
专业功能县城 |
发挥资源、交通等优势专业特长,培育发展特色经济和支柱产业,强化产业平台支撑,提高就业吸纳能力,发展成为先进制造、商贸流通、文化旅游等专业功能县城。 |
农产品主产区 县城 |
集聚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延长农业产业链条,做优做强农产品加工业和农业生产性服务业,更多吸纳县域内农业转移人口,为有效服务“三农”、保障粮食安全提供支撑。 |
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城 |
逐步有序承接生态地区超载人口转移,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增强公共服务供给能力,发展适宜产业和清洁能源,为保护修复生态环境、筑牢生态安全屏障提供支撑。 |
人口流失县城 |
推动人口流失县城严控城镇建设用地增量、盘活存量,促进人口和公共服务资源适度集中,加强民生保障和救助扶助,有序引导人口向邻近的经济发展优势区域转移。 |
江陵地处江汉平原西部、长江荆江河段左岸,坐拥49.5公里长江港口岸线,国家“北煤南运”能源大通道浩吉铁路和长江黄金水道在此交汇。目前,江陵绿色能源化工产业园区和物流产业纳入省级发展战略,正在争取创建第四批国家多式联运示范工程,荆州煤炭储配基地一期完成建设,煤炭储备基地二期、华港能源仓储物流园、华鲁恒升现代煤化工基地等重大项目正在加快推进。“十四五”时期,江陵围绕“一城三区”战略定位,壮大新能源新材料产业“两新”产业,打造“千亿级”绿色能源化工产业集群,建设全国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示范区、国家级现代煤化工产业基地。江陵具有交通、物流、产业等优势,通过强化产业平台支撑,提高就业吸纳能力,打造专业功能县城。
三、城镇化率预测
(一)城镇化率阶段特征
江陵县辖郝穴、资市、熊河、白马寺、沙岗、普济6镇,马家寨、秦市两乡,三湖、六合垸两个管理区(农场),县城区建成区面积12.6平方千米。2020年江陵县常住人口33.88万人,城镇人口15.08万人,城镇化率44.5%,“十三五”期间城镇化率年均增长1.01个百分点。
从总量情况上看,2020年,江陵县城镇化率低于全市11.91个百分点,低于全省16.5个百分点,低于全国16.1个百分点。在全市8个县市区中,江陵县城镇化率位居全市最后一位,鉴于目前较低的城镇化率,江陵县仍具有较大的城镇化空间,城镇化发展潜力大。
图1 2016-2020年江陵县城镇化率
图2 2020年荆州市各县市区城镇化率
从空间来看,全县人口密度为327人/平方公里,东部地区乡镇总人口占全县总量的47%,乡镇人口密度达到309人/平方公里,与全县的平均水平差距较小;西部乡镇总人口为全县总量的53%,乡镇人口密度为392人/平方公里,高于东部以及全县平均水平。
从人口规模来看,乡镇规模按人口数量可划分为三级,其中Ⅰ级(>50000)1个,Ⅱ级(30001~50000)5个,Ⅲ级(10001~30000)5个。
(二)城镇化水平预测
“十四五”时期,江陵进入工业化和城镇化加速发展时期,2015-2020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年均增长率为3.8%,综合考虑以2020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基期值,按年均增长率4%,根据增长率推算法预测,预计到2025年城镇化率达到56.0%。
工业化是城镇化的主要动力,新增城镇人口主要是由工业化带动的,在固定资产投资的推动下,工业化率大幅提高,带动城镇人口的大幅增加。从人员来源构成来讲,主要来自产业项目投入运营后增加的产业工人、项目建设过程中的建筑工人和管理人员、配套产业从业人员、拆迁农民进城就地城镇化。
四、新型城镇体系
(一)新型城镇体系
围绕打造绿色宜居宜业城市的总体目标和建设新型城镇化示范区的发展定位,坚持“对接荆州、融入荆州”的发展方针,以提升质量为关键,统筹推动产业发展、人居环境、特色小镇(乡村)等重点领域建设,着力构建以主城区为核心、副中心为支撑、特色乡镇为骨干的“一主两副七节点”的新型城镇体系。
表2 各乡镇特色发展方向
郝穴镇 |
提升中心城区首位度 |
熊河镇 |
加快融入县城主城区 |
普济镇 |
县域副中心 |
沙岗镇 |
红色小镇 |
白马寺镇 |
农业强镇 |
资市镇 |
农文旅融合发展小镇 |
秦市乡 |
富美水乡 |
马家寨乡 |
商贸物流小镇 |
三湖管理区 |
黄桃特色小镇 |
六合垸管理区 |
幸福宜居示范农场 |
(二)城镇空间布局
打造“两轴一带”区域发展格局。
长江经济发展带。包括郝穴镇、熊河镇、马家寨乡、普济镇,以新型煤电港化产业园、循环高新产业园为重点,大力发展精细化工、资源循环利用及现代物流等相关配套产业,打造全县最具活力的现代高端产业聚集区和绿色宜居城镇带。
荆江融合发展轴。强化熊河镇、资市镇公共服务与生产性服务功能,加快带动城市向北拓展与荆州城区一体化发展。
城乡融合发展轴:以城乡融合发展为导向,特色差异发展为指引,带动东部白马寺镇、秦市乡、沙岗镇、六合垸管理区、三湖管理区等乡镇发挥资源的优势,推进以生态农业、文化旅游等特色产业为支撑的特色小镇建设。
图3 江陵城镇空间结构规划图
五、县城功能提升
以“一区三园”产业园区、老城核心区、城北新城区、熊河镇为重点区域,有序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加快完善综合交通、供水供电、排水防涝、燃气管网、供热、园林绿化、市容环卫、5G网络、防震减灾等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提升教育、文化体育、医疗卫生、休闲娱乐、健康养老、商务、商贸物流等公共服务水平,强化产业支撑、公共服务、生态保障等功能,提升县城城市功能,增强人口和产业承载能力,不断强化城镇的影响力、凝聚力和感召力。
上一篇:江陵县新型城镇化“十四五”规划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