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农高区和农业科技园区专题研究(2)
二、构建全产业链现代乡村产业体系
推进产业兴旺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首要任务,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是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引擎。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明确提出: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方面,依托乡村特色优势资源,打造农业全产业链,把产业链主体留在县城,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
农业全产业链是农业研发、生产、加工、储运、销售、品牌、体验、消费、服务等环节和主体紧密关联、有效衔接、耦合配套、协同发展的有机整体。紧紧围绕“保供固安全、振兴畅循环”,推进延链、补链、壮链、优链,从抓生产到抓链条、从抓产品到抓产业、从抓环节到抓体系转变,推动一产往后延、二产两头连、三产走高端,补齐产业链短板,贯通产加销、融合农文旅,拓展乡村多种功能,拓展产业增值增效空间,促进全环节提升、全链条增值、全产业融合,提升乡村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
黑龙江建三江农高区围绕打造“绿色水稻全产业链”样板,通过“水稻生态循环产业、绿色有机食品加工业、智能农机装备产业和现代科技服务业”全链条协同发展,建设“黑土粮仓”。
吉林长春农高区以玉米全产业链提升为重点,构建“玉米种业、玉米种植业、玉米精深加工业、智能农机装备业和农业科技服务业”产业体系,推动玉米全产业链集群化发展的,打造“黄金玉米带”。
内蒙古巴彦淖尔农高区以硬质小麦和肉羊为主导产业,打造“绿色生态牧场”,示范引领西北地区及黄河流域农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
河南周口农高区聚焦小麦全产业链创新发展,按照生物育种、科学种植、精深加工、市场物流、废弃资源利用全产业链发展模式,建设小麦产业创新发展引领区,打造“中原粮仓”。
新疆昌吉农高区围绕棉花全产业链,建立从棉花科研、生产、加工、流通、纺织、服装、贸易全产业链,打造世界顶端棉花产区。
山西晋中国家农高区以功能农业为主导产业,现代农业产业创新中心为创新平台,设施农业、现代中药联动发展,现代农业服务业配套发展的有机旱作农业产业体系。
南京国家农高区着力构建以生物农业为主导,以农产品特色加工、农业智能装备制造、农业科技服务业发展为特色,以未来食品为战略的“1+3+1”现代产业体系,打造具有区域特色的农业科技产业集群。
四川宜宾农高区围绕主导产业林竹和特色产业酿酒专用粮、晚熟柑橘,构建林竹精深加工业、智能农业装备制造业、生物技术产业和现代农业服务业的“3+1”农业高新技术产业体系,推进“农商旅、农科旅、农康旅、农文旅”融合发展。
湖南怀化农科园以中医药健康为主导产业,以杂交水稻制种、果蔬种植及加工、竹木深加工为特色优势产业,争做道地药材标准的市场应用者和现代种业科技引领者。
湖南宁乡农科园以农产品精深加工为“龙头”,构建以农产品精深加工为主导,高效种植、特色养殖、观光休闲旅游为辅助的“1+3”产业布局,打造省会城市重要的“米袋子”“菜蓝子”“果盘子”“奶瓶子”生产示范基地。
广东河源农高区以服务华南地区和粤港澳大湾区中高端农产品市场为方向,重点发展农产品和食品加工、立体生态农业和现代农业服务业,着力构建具有河源特色的丘陵山地农业产业体系。
海南三亚农科园立足海南省现代农业发展战略、产业基础、区位优势和生态优势,构建以南繁育种、热带农旅产业和农业科技服务业为特色的热带高效农业产业体系。
贵州铜仁农科园以食用菌为主导产业,大力推动食用菌、生态茶、蔬菜(辣椒)、中药材产业等特色产业发展,构建现代山地高效农业产业体系。
贵州黔东南农科园以中药材为主导产业,协同发展油茶产业、优质果蔬产业、现代服务业,构建“3+1”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产业体系。
河北定州农科园苗木产业形成“研发—育种—种植—加工—销售—资源循环利用—农旅(国家级苗木花卉博览会)”产业链条,畜牧业形成“研发——育种—养殖—精深加工—销售—粪污循环利用”产业链条;畜牧装备形成“土地整理装备—饲草种植装备——奶牛养殖设备—牛奶储运装备—天然气装备”产业链条。
浙江衢州农科园重点发展精品柑桔、优质粮油、特色 中药材、生态畜牧四大主导产业,大力生态循环农业模式,引领浙江西部丘陵山区农业转型升级。
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发展农村新产业新业态、推进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是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突出亮点。三次产业融入度是指二产和三产占总产值比重,融合度越高,三产融合程度越深。
江苏南京国家农高区位于南京近郊,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基础较好,乡村旅游消费市场需求旺盛,三产融合程度深。
湖南宁乡农科园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产业发达,形成了以加加集团、华润怡宝、粮食集团、绝味食品等为代表的产业集群,长沙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产业链牵头园区。河南周口农高区以小麦、玉米、红薯等农副精深产品加工为主,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业产值占比达70.8%。新疆昌吉农科园、浙江衢州农科园、海南三亚农科园、广东河源农科园、内蒙古巴彦淖尔农高区、贵州黔东南农科园、山西晋中国家农高区、吉林长春农高区、贵州铜仁农科园、黑龙江建三江农高区等园区一产占比高、二产占比低,存在农产品精深加工不足,农产品加工转化率不高,产品附加值不高等问题。
表1 园区三产融合度表
园区名称 |
一产占比 |
二产占比 |
三产占比 |
三产融合度 |
江苏南京国家农高区 |
5.5% |
50.4% |
44.0% |
94.5% |
湖南宁乡农科园 |
5.7% |
78.4% |
15.8% |
94.3% |
新疆昌吉农科园 |
9.6% |
30.5% |
59.9% |
90.4% |
浙江衢州农科园 |
10.4% |
36.2% |
53.4% |
89.6% |
四川宜宾农科园 |
10.7% |
50.3% |
39.0% |
89.3% |
海南三亚农科园 |
11.4% |
16.3% |
72.3% |
88.6% |
河北定州农科园 |
14.5% |
49.9% |
35.6% |
85.5% |
河南周口农高区 |
15.0% |
70.8% |
14.2% |
85.0% |
广东河源农科园 |
16.6% |
34.2% |
49.2% |
83.4% |
内蒙古巴彦淖尔农高区 |
19.0% |
29.0% |
52.0% |
81.0% |
湖南怀化农科园 |
21.3% |
61.5% |
17.2% |
78.7% |
贵州黔东南农科园 |
22.6% |
20.9% |
56.6% |
77.4% |
山西晋中国家农高区 |
22.8% |
22.8% |
54.4% |
77.2% |
吉林长春农高区 |
26.2% |
21.9% |
51.9% |
73.8% |
贵州铜仁农科园 |
29.4% |
18.9% |
51.7% |
70.6% |
黑龙江建三江农高区 |
46.0% |
10.7% |
43.3% |
54.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