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农高区和农业科技园区专题研究(3)
四、农村创新创业赋能乡村振兴
1、培育农业高新技术企业
以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省级农业科技园区为平台,吸引更多的农业高新技术企业到科技园区落户,培育国际领先的农业高新技术企业,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农业产业,壮大生物育种、智能农机、现代食品制造、智慧农业等高新技术产业,打造具有竞争优势的农业高新技术产业集群。
江苏南京国家农高区、山西晋中国家农高区升建为国家级农高区后,农业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呈现快速增长,南京国家农高区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较创建前增长35.3%,晋中国家农高区农业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实现翻倍。河南周口农高区农产品精深加工业占总产值的72.8%;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46.9%,形成以金丹乳酸、天豫薯业、甜蜜蜜糖业等龙头企业为引领的食品精深加工产业集群,以巨鑫生物、人福药业为龙头的医药产业集群,高新技术企业聚集杜高。湖南宁乡农科园聚集了一批一食品及农产品加工制造为主的农业高新技术企业,形成了健康饮品、休闲食品、调味品、主粮精深加工、乳制品五大产业集群。湖南怀化农科园在中医药健康、新材料、杂交水稻重点领域拥有一批“专精特”高新技术企业。海南三亚农科园聚集了一批行业领先的育繁推一体高新技术企业。吉林长春农高区在玉米育种、淀粉深加工、医药中间体等领域拥有一批领先的优势企业。
表3 各园区农业高新技术企业数量
园区名称 |
涉农高新技术 企业(家) |
代表企业 |
江苏南京国家农高区 |
29 |
荷兰科集、金万辰生物、奥迈生物、沃德绿世界、泽郎生物科技 |
山西晋中国家农高区 |
24 |
广誉远国药、华大基因、山西国投生物科技、国新晋药集团、南方食品、汇源集团、大北农集团、田森集团 |
河南周口农高区 |
20 |
金丹乳酸科技、甜蜜蜜糖业、天豫薯业、巨鑫生物制药、百年康鑫药业 |
湖南宁乡农科园 |
16 |
加加集团、华润怡宝、小洋人乳业、康师傅、绝味食品 |
湖南怀化农科园 |
13 |
正清制药集团、博世康、天骑医学、补天药业、骏泰新材料、奥谱隆科技 |
河北定州农科园 |
13 |
河北德胜农林科技、华昕生物、首农、富元、伊利、新希望、双天机械制造 |
海南三亚农科园 |
12 |
隆平高科、中种集团、中信农业、海南农垦南繁种业 |
内蒙古巴彦淖尔农高区 |
11 |
蒙草集团、草原晶鑫食品 |
新疆昌吉农科园 |
10 |
泰昆饲料、永华生物、登海种业、华林蔬菜 |
广东河源农科园 |
10 |
聪明人、霸王花、富阳生物、瑞食品、华大基因、广药集团、南领药业 |
吉林长春农高区 |
10 |
中粮玉米生化、黄龙玉米淀粉、祥裕玉米食品、吉农高新、农嫂食品 |
黑龙江建三江农高区 |
9 |
北大荒农垦集团、垦丰种业、中粮建三江米业 |
浙江衢州农科园 |
7 |
刘家香食品、益年堂农林科技 |
贵州铜仁农科园 |
6 |
金农富平生态农牧、贵福生态肥业、贵茶集团、梵天菌业、裕国菌业、金农富平生态农牧 |
四川宜宾农科园 |
6 |
五粮液集团、宜宾纸业、岷江机械、川茶集团 |
贵州黔东南农科园 |
5 |
三泓药业、国药集团贵州血液制品、金煌(贵州)中药、茅台(集团)生态农业、明洋食品 |
2、星创天地建设模式
“星创天地”是服务于农业农村创新创业的众创空间,是农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重要载体,是新型农业农村创新创业一站式开放性综合服务平台。具有集聚创业人才、技术集成示范、创业培育孵化、创业人才培训、科技金融服务和创业政策集成等六大功能,为科技特派员、新型职业农民、返乡农民工、大学生、留学归国人员提供
创新创业空间。
在城市近郊区,以发展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和企业孵化为重点,服
务都市农业、休闲农业与有机蔬菜瓜果、农产品深加工等产业发展;在农村集中区,立足区域特色,聚集农业适用技术成果包,服务特色种植养殖、生态农业与乡村旅游等产业发展。
运营主体涵盖了农业企业、农业科技园区、高等院校等农业经营主体。从运行主体来分,有龙头企业带动、合作社引领、科技园区孵化、院所高校领办、孵化机构创办等模式。
龙头企业带动模式。依托龙头企业在资本、品牌、技术、人才、产供销体系等方面的优势,搭建资源共享、互利共赢的孵化服务平台,吸引创业个人、团队依托其业务体系、产业链布局开展创业活动。同时可发挥科技特派员、专家的优势,为农民创业、农业技术推广、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持。
案例:天豫惠民国家级星创天地位于周口农高区内,由全国最大的红薯全产业链龙头企业天豫薯业牵头建设。立足打造全省甘薯产业创业发展基地,建立了“企业运营+团队服务+导师引领+中介服务+融资参与”的创新创业服务体系,着力打造“科学育种+标准化种植+精深加工+物流服务”的孵化链条。建有甘薯育苗基地300亩,良种繁育基地3000亩,600平方米的办公场所,累计吸纳入驻中小微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创业团队33家,其中新增入驻企业24家,正在培育成长期的入驻企业6家,已成功孵化毕业创业企业5家。
合作社引领模式。以合作社为建设主体,围绕特色农产品生产销售,面向创业主体开展电商技能培训、电商平台推广、实体站点建设等创业服务。
案例:半月网红小镇星创天以当阳市富乐无核椪柑专业合作社为运营主体,主要服务柑橘产业,与华中农业大学长期开展产学研合作,建有标准化柑桔示范基地1260亩,拥有4000平方米的电商平台和培训、物流场所,建有“半月浓乡”信息平台,采取“网红+电商”“企业+合作社+农户”扶贫模式,为农村创客、大学生和农业科技企业提供创新创业服务。现已有269家企业和个人投入网络运营,入驻创客110人。
科技园区孵化模式。科技园区孵化模式以国家级、省级农业科技园区为依托,园区拥有丰富的土地、资金、人才、平台等创新创业资源,可以为创新创业提供优惠条件的办公场地及各类创业辅导服务,推动园区内创业主体集聚、新创企业成长。
案例:怀化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科技企业孵化器作为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分为办公区(5000平方米)和孵化生产区(2万平方米)。孵化生产区建设2栋标准化厂房,用于先进制造、生物医药、新材料等领域在孵化企业的研发、中试、生产和现场管理。孵化器聘请10多位知名专家、创业领袖成立创业导师团队,对创业者、入驻企业提供项目规划、团队组建、股权结构、管理运营等各方面进行综合辅导。搭建公共政务服务、辅导培训服务、专业中介服务、投融资服务和公共技术服务五大服务平台,引进10余家知识产权代理、律师事务所、投融资机构等第三方中介机构,为企业提供科技成果转移、知识产权保护、法律、投融资等服务。目前入驻企业50余家,孵化毕业6家,其中天骑医学成功在新三板挂牌上市。
院所高校领办模式。高校和科研院所拥有研发平台、基地以及各类设施等硬件条件,同时拥有科技、管理以及农业方面的专家团队及创业导师队伍,能够大学生、科研人员及各类创业主体提供研发、市场、管理等指导,以创业形式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通过与企业产学研合作,联合科技攻关和培养人才,建立技术开发平台、教学实践基地,设立专项合作基金,促进先进技术的产业化转化。
案例:“新农星创天地”前期运营主体为新疆农业大学,后期由新疆星创天地农业科技股份有限责任公司进行管理,被认定为“星创天地”、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搭建科技成果转化+师生创业服务+横向课题服务管理+农业科技企业孵化+农业领域技术、资金、人才、信息交流”的科技创新要素集合平台,开展大学生创新项目及大学生创业活动,完成大学生创新项目2000多项,大学生创业项目70多项。
孵化机构创办模式。孵化机构创办模式的运营主体是具有丰富经验的科技企业孵化器专业运营机构,可以将其他领域的成熟做法引入农业领域,运营企业通过提供仓储、物流等特别服务获得收益,实现“星创天地”的可持续运营和可持续发展,促进农业农村双创发展。
案例:“智慧云农商综合平台”互联网新型科技孵化器由贵州山久长青智慧云科技有限公司运营,先后被评定为贵州省(互联网新型科技)孵化器、贵州省科技型企业、贵州省大数据数字经济联营示范企业等。建成科技创新服务六大体系,包括市场交易服务体系、物流配送服务体系、检验检测服务体系、安全追溯服务体系、技术指导服务体系以及中介服务体系。目前已经入孵企业数80家以上,毕业企业20家。
3、培养高素质农民途径
乡村要振兴,人才是关键。《关于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意见》明确提出: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
依托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农机化教育培训中心、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农民职业培训学校、乡村振兴学院、农业科研院所、涉农院校、农业龙头企业等教育培训资源,建立高素质农民培训基地和实训基地,培训围绕乡村振兴、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保障粮食安全和重要农副产品有效供给等重点工作任务,以家庭农场经营者、农民合作社带头人为重点,统筹推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能力提升、种养加能手技能培训、农村创新创业者培养、乡村治理及社会事业发展带头人培育和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示范培训等行动,综合采用课堂教学、实习实践、线上培训、现场观摩学习等多种培训形式,推进农民短期培训、职业培训和学历教育衔接贯通,培育一批“土专家”、“田秀才”、产业发展带头人和农村电商人才,培养适应产业发展、乡村急需的高素质农民队伍。
山西农谷农民职业培训学校。依托中国农业大学、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山西农业大学、中国杂粮学会等专家,形成了110余个实训基地,涵盖17大类、64个专业。服务于全省职业农民,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职业农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为主体开展农业技术应用、生产、销售等全方位培训,每年可培训新型职业农民约一万人,
着力打造现代农业新产品新成果集聚基地、农业科技人才培育集聚基地、农业科技人才孵化输出基地、创新培训模式的探索基地和国内一流的农业科技培训学校。
南京国家农高区乡村振兴学院。由南京国家农高区与南京农业大学、南京林业大学、省农科院、农业农村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等高校和科研院所共同发起成立。学院将通过整合校地资源,建设国内一流的乡村振兴综合性学习培训教育基地,让专家在田间对农业工作者进行面对面指导、手把手指点,为乡村振兴培育一支掌握新技术、实用技术的人才队伍。
新疆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学校。面向全疆的农业从业人员,培训新型职业化农民和相关从业人员,致力于建设成“学、研、产、管”一体,集理论、应用、战略、政策、规划研究和现代职业化农业人才培养和培训、咨询为一体的,新疆和国内一流的现代农业技术与实践培训学院。
河源农高区职业农民培训学院。依托广东省农科院河源分院、河源职业技术学院、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富农学校,组建职业农民培训学院。实施职业农民和新型实用人才培训工程,开展新型职业农民认定。
梵天菌业菌农培训中心。依托梵天菌业星创天地综合性服务平台、贵州省梵天菌业院士工作站、省食用菌培育及产业化人才基地,与李玉院士团队合作成立菌农培训中心,定期开展食用菌种植理论和技能实操培训,同时为全省食用菌培训提供实训基地,为全省培训食用菌人才。目前参加培训人数达2000余人,培养专业菇农400余户,孵化食用菌企业3家。